|
5%利润率将成餐饮行业新常态 品牌破局之路在哪?时间:2024-09-17 过去十年 ,是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年,也是餐饮品牌化、连锁化发展的十年。如今,餐饮行业进入了新时期,破局之道在哪? 近日,在合众合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届餐十策略知识大会上,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和KONG胶东小馆创始人胡书轩,G+Kitchen品牌合伙人、KeyK合伙人葛群波,苏州市烹饪协会会长、新梅华/江南雅厨总经理金洪男,尽膳口福跷脚牛肉火锅创始人刘咏梅,兰湘子·湘菜小炒联合创始人陈波,朱光玉火锅馆联合创始人李扬围绕着必吃榜的获得心得、成功经验、头部品牌的差异化打法以及餐饮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话题,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 平和看待必吃榜, 始终回归到产品层面 陈洪波:首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身品牌,以及获得必吃榜有什么心得?有什么成功经验可以分享的? 胡书轩:大家好,我是北京KONG胶东小馆的胡书轩。我是跨行进入餐饮行业的,在此之前做了12年的设计公司。KONG胶东小馆成立至今,大约四年半时间。 四年前,我觉得餐饮好做,所以跨行创业选择了餐饮。事实上,餐饮可以说是服务行业难度最大的,从供应链到服务,从产品到模式,涉及多个复杂的环节。早知道餐饮这么难,可能我也不会跨界过来了。 因为是设计出身,多少有点文艺中年的情怀,一开始,我想做的是休闲业态,将餐、酒和咖啡做结合,但落地时,还是选了胶东菜,因为我是山东威海人,KONG胶东小馆是一家以胶东菜为主打,场景和时段都较多元的餐厅。 选择做胶东菜,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是威海人,而是觉得大菜系里的细分菜系,暗藏比较大的机会,比如川鲁湘粤等菜系里,很多细分菜系都跑出了比较知名的大品牌,我认为,胶东菜也有机会。 胶东菜,主要以烟台、青岛、威海三个海滨城市为核心,也是鲁菜中明确在册的第二大细分菜系。很多人,尤其是南方人,可能对胶东菜不太了解,所以说,我当时也是凭着一股勇气选择了这一细分菜系。 KONG胶东小馆发展到现在,共开出了6家店,还有3家店在装修,预计年底开业。 我们今年6月拿了必吃榜,但还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的生意,没有刻意去宣传。当时我明确和市场部同事讲,任何门店都不要宣传,因为我知道,我们的基本功还不够,过度宣传反而会有信任危机。 我们看到,很多品牌都会在门店挂着必吃榜,有的甚至是几年前的了,但餐厅生意很一般,这种反差感,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信任危机,对品牌的伤害比较大。我们才入行四年,基本功不太扎实,所以即便获得了必吃榜,也没有做过多宣传,就当没发生一样,一如既往地做自己的生意。 葛群波: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,我叫葛群波,目前在做西餐,有两个品牌,一个是G+Kitchen,这个品牌做了十年,其中五年拿了必吃榜。另一个品牌叫KeyK·花园西餐厅,去年才成立,今年拿了抖音的心动餐厅。 关于必吃榜,我想分享三个观点: 一,从必吃榜的入选规则看,一家餐厅在拿到必吃榜之前,还是要有一定的基本功的。 二,成为必吃榜后,还要持续关注客户的需要,尤其是西餐品类。十年前,西餐是约会甚至是轻商务的餐饮载体,顾客对产品、空间环境是有要求的。十年后的今天,性质完全变了,西餐变成了轻社交的场所,顾客希望可以简单吃点东西,同时还要有一个不错的环境,更重要的是完成社交,比如拍照发小红书或者个人自媒体账号。因此,西餐也从十年前很多消费者都“仰头看”的状态,演变成十年后大部分消费者“俯头看”的状态,紧抓客户需求变得至关重要。 三,无论是抖音心动餐厅,还是必吃榜,都是时代的产物。必吃榜的逻辑是顺应市场需求,比如我们要请朋友吃饭,寻找餐厅时,先去大众点评搜一搜,并参考“必吃榜”;而抖音心动餐厅是创造需求,消费者本来没有任何打算,只是抖音上刷到一家店很漂亮,很适合打卡,就顺手把券团了。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,榜单虽然不能代表所有,但全域流量非常重要,抖音心动餐厅和必吃榜,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并关注到品牌的一个渠道,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客人,正是通过有效的营销和宣传,提前作出了购买决策,从而选择了我们的餐厅。 金洪男:“新梅华”拿了很多年的必吃榜,今年没拿到,明年应该能拿回来。 在我看来,老苏州茶酒楼也有望上榜。我经常和朋友说,高峰时期去老苏州茶酒楼吃饭,如果不用排队的话我来付钱,我是这样“吹牛”的,现在吹了半年,还是保持着排队状态,我觉得继续保持下去没问题。 关于必吃榜,我有两个理解,一个是真正必吃的榜,另一个是大众的榜和我们心中的榜。在我看来,到苏州如果不到我们店里来吃饭,肯定是因为我没做好。 刘咏梅:我来自于四川乐山,尽膳口福做的是跷脚牛肉。跷脚牛肉是地域特色美食,发源地也在四川,我是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了。我们的汤方技艺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三十三年,历经四代传承,我们的第4代创始店有将近三十年历史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