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国快递巨头搏杀东南亚时间:2024-08-11 群岛遍布的东南亚宛如众神遗落的珍珠,丰饶而分散。从沼泽和三角洲发育起来的城市喧嚣、拥挤,但欲望不断增长。 当电商在数亿用户的东南亚下沉,物流商也急于改造靠机帆船、破旧卡车和双腿串联的货脉——东南亚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20%,在全球排最前列。 破碎的地形、分散的市场提供了更大空间与赛道:最后一公里、第三方物流、第四方物流、跨境物流、自营物流……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。 10月,京东快递国际开通了东南亚的国际快递寄递服务,而京东在去年1月关闭了印尼与泰国的电商站点:即使自断一臂,放弃了东南亚电商,京东仍有拿下东南亚物流强烈决心。 在这片季风吹拂的丛林里,一个个发迹、冒险与争夺的故事刚刚开始,并跟一场消费革命深度交织,未曾有过的冲撞,也随之而来。 中国快递巨头搏杀南洋 京东在东南亚放弃了电商都不能放弃物流。 在进入东南亚之初,京东物流占据的是自营物流的生态位,是其自营电商的基石。2016年进入印尼之前,以JDL Express Indonesia(京东快递印尼)为品牌的物流公司Jaya Ekspress Transindo便在印尼成立,随后相继布局泰国、马来西亚与越南等国。尽管京东电商在东南亚本地没能打得过Shopee、Lazada等巨头,但早在2019年,京东物流的非电商订单占总收入已经达到了38.4%,京东物流对京东电商的依附早已经在逐步降低。 京东的物流网络建设不仅烧钱,科技投入也不少:2018年,京东布局泰国,随后京东也开始在马来西亚与越南建立海外仓,同年,京东在泰国建成了其在东南亚最先进的智能仓储物流中心,2019年1月,京东物流无人机在印尼完成海外首飞。 对比电商没有跟上物流发展的京东,极兔却不愁其原始客户:当时作为OPPO印尼负责人的李杰成立极兔,就是为了解决OPPO电商销售中的快递“龟速”和丢包的问题。 千岛之国的印尼不仅地理破碎,在极兔成立的2015年,快递企业也不太勤快。全印尼仅有的全国快递公司JNE:周末假期不工作,斋月还要停运十天。偏远乡村地区快递等个10天是常有的事。 相比之下,极兔在印尼却一如当年南洋华人一般的勤勉,且有很明显的中国物流基因:全天候无休、营业时间到仓库的包裹必须当天转配送点,配送点收到之后必须马上送,当天不能剩余。让极兔迅速站稳脚跟,并迅速扩张到全东南亚, 极兔的成长离不开东南亚电商的爆发,极兔在高峰期一度承接了Lazada和Shopee一半以上的订单。至今在全东南亚市占率稳居第一,并且以极高的服务质量有“东南亚顺丰”之称。 同样是第三方物流,顺丰则在2010年就从新加坡进入东南亚。但直到2016年才全面向越、泰、马来、印尼等东南亚主要国家扩张。起初,顺丰也延续在国内的打法,在东南亚搭建自营物流网络。 顺丰在国内擅长的是时效件而非电商件,在物流电商不分家的东南亚,顺丰的模式有些水土不服,普遍的低客单价让顺丰接连亏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