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掘金“塑料王国” 退伍老兵电商创业 拿下1688品类top1时间:2024-08-11 1986年,日本家居品牌天马设计了一款组合抽屉收纳箱——这种后来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收纳箱,让人们意识到,原来生活可以如此整洁。在“断舍离”尚未风靡的年代,仅靠着一只塑料箱,两年时间,天马就正式在东京上市。紧接着,1990年,同样聚焦收纳产品的无印良品成立,凭借着追求简约、去掉杂饰的品牌理念,它迅速将门店开到了全球各地。 整个上世纪90年代,天马和无印良品的收纳制品风靡全球,但彼时中国的角色,仍然是制造代工厂。在国内,国人结婚配的还是大衣柜,中国式“收纳”的概念,更多是给生活中有限的用品找到可存放的空间,鲜少有人认为,自己需要专门购置一个用于收纳的箱子。 但很快,庞大的消费市场就被孕育了出来。2012年,《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》在国内出版,2013年类似的整理收纳书籍《断舍离》出版。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、购物的便利性提升,国人开始审视起自己的“消费欲”,在物欲横流中,赋予“收纳”更高的关注。 收纳——这个看似小众的类目,在随后几年的电商平台上,被商家卷成了一片红海。 对此,来自“中国模具之乡”台州的工厂老板们,有着更深的体会。在台州,1万多家塑料生产企业和2000多家模具生产企业在此扎根,这座小城每年消耗塑料原料500万吨,占全国的十分之一,产品销往世界各地。“收纳”,正是不少台州老板们主攻的生意方向。 “你的产品生命周期,可能只有半年。半年过后,所有工厂都能生产出同样的爆款。” 2016年,和很多当地的台州人一样,林利敏开始挨家挨户地跑工厂、看货、进货,在自己新开的天猫店卖塑料收纳制品。8年时间,他链接了上游400多家工厂,生意一路从天猫做到拼多多、抖音、1688,并在去年成为1688塑模制品top1。在台州,开工厂、搞批发的老板有不少,但既开工厂又能在零售端开店,让生意在C端也遍地开花的老板,并不多。 用零售的思维做批发,提升供给效率 29岁的时候,林利敏成了台州最年轻的民选村长。他大学毕业后就应召入伍,当过兵,退伍后又教了两年书。当上村长后的第一件事,他操心起昔日战友们未来的“生计”。那正是电商兴起的时代,嗅觉敏锐的林利敏,很快操办起了台州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。 “起初是做一些视觉、外包的工作,有点类似电商代运营。这个过程中慢慢就积累了自己做电商的能力和想法。”林利敏做的第一个品类是羊绒衫,通过羊绒衫,他攒下了200万元本金。这“第一桶金”为他后来启动塑料制品生意奠定了基础,也让他决心放开手创业。 在“塑料王国”台州,一个想做生意的人,将目光聚焦到塑料制品上,这再正常不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