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智能宠物用品赛道方兴未艾 却在半路杀出一场“内卷危机”?| EBRUN全球好物时间:2024-08-17 “现在,智能宠物用品已经快要成为一个被中国企业统治的赛道了。”宠物品牌创业者Edgard调侃道。 “打开亚马逊,你会发现,虽然前几页Listing都貌似本土品牌,但可能有七成都是中国企业开的‘马甲’。只不过看不出中国味罢了。” 他笑称,现在海外智能宠物用品赛道上挤满了三类人:包装成“洋货”的纯国牌、号称“生而全球化”的华人创业项目,以及供应链几乎被深圳电子厂架空的“真外国品牌”。 或许略有夸张,但Edgard所言非虚。早在2018年前后,一些国内智能宠物用品头部企业便开始尝试进军海外。尤其是在经历全球线上零售“疫间景气”的催化后,该赛道更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。 根据QY Research统计,截至2023年,全球智能宠物用品市场销售额已经达到了42.06亿美元(约307亿元人民币)。与此同时,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攻城略地的步伐也明显加快。 目前,包括uah、CATLINK、PETKIT(小佩)、鸟语花香、Petwant、PAPIFEED、HoneyGuaridan、Ameifu美芙、小米、玲珑猫等在内的中国品牌都已经在海外市场完成了抢滩登陆、安营扎寨的初步布局,并迅速转入到卷研发、卷成本、卷营销的“战略相持”阶段。 “尴尬的是,只要是中国人富集的赛道,那竞争就一定会走向白热化,宠物智能用品赛道也莫能例外。”任小姐出海战略咨询创始人任朝茜分析道。 作为一家专注跨境品牌出海战略的咨询公司,任小姐在过去几年间服务了大量智能宠物用品赛道的出海企业。基于各类案例,一个最直接的观察是,尽管这条赛道的市场增量尚未穷尽、主宰行业格局的“超级大卖”仍未诞生,但价格战的血海却先行而至——同质化产品在定价上互相釜底抽薪已然成为常态。 进入2024年,面对快速涌入的各路“分羹者”、瞬息万变的竞争态势、抄袭横行的研发环境、日益焦灼的成本追逐战,智能宠物用品出海企业需要在烈火烹油的行情中学会冷静,并重新思考那些关乎存亡的根本问题: 跳出内卷怪圈、与海外老牌企业平起平坐有无可能?响应需求的“真智能”,与捏造需求的“伪智能”间的边界究竟何在?从“卖货走量”迈向“做品牌”,有哪些关键卡点亟待解决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