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刘强东参战 王兴猛攻 前置仓又火了时间:2024-09-19 《中国企业家》独家获悉:9月,京东旗下的生鲜业务“七鲜”在北京开出首个前置仓,并投入运营,第二个前置仓也正加紧建设,主打“最快30分钟送达”。这是继七鲜超市、七鲜生活社区店之后,京东在生鲜零售业务的新布局。 对于上述消息,《中国企业家》询问京东方面,京东不予置评。 据了解,目前,该站点有20多名快递员,人均每日可送50单左右。七鲜之所以设立前置仓,主要是为提升用户体验,缩短服务上门时间。该站点的负责人表示:“因为七鲜超市此前的服务范围太大,有的超过10公里,用户下订单之后1个小时才能送货上门。” 七鲜主打“仓店一体”,既提供配送上门服务,也可以到店消费。根据官网,七鲜在北京、天津、深圳、广州等地共有53家商超。“但此次开出的前置仓,对标小象超市,周围3公里内的用户下单后,提供配送上门服务。”一位七鲜员工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 此外,七鲜的第一个前置仓在北京顺六条附近,距离美团旗下自营的“小象超市”直线距离为1公里左右。据悉,第二个前置仓在北京十里河附近,搜索发现小象超市十里河店早已在正常运营中。另外,近期,七鲜还开展了密集的地推拉新活动,每个员工拉到10个订单才能拿到基本工资,并推出满39元减15元等优惠活动。 看起来,在生鲜即时零售的战场上,京东和美团要有一场贴身肉搏的大战。 小象超市为美团在2019年开展的新业务。该业务起初叫“美团买菜”,2023年12月,改名为“小象超市”。2023年,小象超市的交易金额同比增长约30%。据《中国企业家》获得的数据,小象超市在北京共有164家前置仓(另有接近人士提供的数据为150多家),目前新拓的城市是廊坊。 据《晚点LatePost》报道,到今年二季度,小象超市开设了超680个前置仓,其中有550个位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。对于这一数据,接近美团的人士称,该数据不准确,小象超市的开仓进度比较审慎。 曾经冬眠的前置仓又火起来了。 美团、京东、山姆、盒马等等,都再次默默扩张。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,叮咚买菜实现了2021年来最高单季净利润,达到6712.6万元,环比增长约4.5倍。 2022年7月,每日优鲜“暴雷”,也因此前置仓被扣上了“伪命题”“拖油瓶”的标签,前置仓的商业模式也进入冬眠期。两年后,玩家们再次纷纷布局,前置仓似乎又迎来“第二春”。 小象超市“星火燎原” 用户数(复购率)、客单价(毛利率)、履约成本,三者构成了前置仓模式的“不可能三角”。通常,客单价越高,履约成本就相对越低,但用户复购率低;客单价越低,用户复购率上去了,但履约成本就相对变高。这道难题,成了前置仓模式跑通的拦路虎。 小象超市的快速发展,原因在于它找到了“不可能三角”中的平衡点。 据《中国企业家》了解,以北京南三环某一个小象超市为例,该前置仓拥有2000多平米,其中包括冷库和常温存放区,营业时间是早上6点半到凌晨2点,仓库内的分拣、加工员工数量为50多人,分拣员工资为六七千元,快递配送员工也差不多有50人。 该前置仓订单量为:日平均单量为2000单,周末和节假日高峰期日均订单量可达3000单。有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单量还在攀升,快递员不够用,一个新人进来有2000元的介绍费。” 一位小象超市的前员工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小象超市在美团内部为独立运营,就连配送团队也是独立的。据他估算,小象超市跟朴朴一样,达到盈利需要完成几个平衡点,如果它的毛利率、大牌产品都达不到这个点,就要提高自有品牌的订单占比,自有品牌产品的毛利率要高一倍以上。 该员工透露:“小象超市的配送成本偏高,它需要客单平均价格在60元以上,那它就可以覆盖运送成本,如果自有产品能够达到50%以上,然后客单价在60元,基本上就可以盈利。” 据了解,小象超市免运费起送价为39.9元,其自有产品“象大厨”系列覆盖品越来越多,在小象超市内搜索“象大厨”系列,有接近1000种商品,覆盖烘焙、烤肠、冷冻鱼虾等品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