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大厂做AI 卷到哪儿了时间:2024-10-17 距离ChatGPT的诞生过去了近两年,期待中的AIGC时代不仅没能爆发,似乎还有了降温的趋势。 近期AI圈被热议的事件之一便是,有AI初创公司传出“不再大力度投入大模型,转做赚钱的AI应用产品”的消息。 目前大家对AI的探索大概分为三大类:一是做通用类基础大模型,二是做行业大模型,三是基于前两类大模型开发原生AI应用。前两类属于基础设施,后一类为大家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产品。例如,百度的AI产品文小言(原文心一言),是基于文心大模型提供AI能力;字节的豆包,是基于豆包大模型提供服务。 大厂基本都做了通用类大模型,并基于此开发AI原生应用,同时还将大模型开放,为客户提供API接口和服务。这就像是开了一座商场(平台),把场地、水电、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好,让商家(开发者、企业)进来开店,对商家提供服务并收费,同时,自己也开店赚钱。 今年,关于国内外大模型卷不动了的声音越来越大,甚至有国外公司被曝出正大幅缩减员工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技术储备充足、财力雄厚的大厂,在AI上的动作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风向标。 「定焦One」综合AI圈资深从业者的真实感受和各大AI榜单上靠前的产品,选择了五家国内大厂,分别是百度、字节、阿里、腾讯、快手,试图通过它们近两年在AI上的布局,回答以下问题:五家大厂推出了哪些代表性AI产品?它们各自的AI的策略是什么?未来,爆款AI应用产品是否能出现? |